第一章 古希腊的蛮族观念
古代希腊以古希腊人的活动范围为界,主要包括希腊半岛、爱琴诸岛、小亚细亚及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其中,希腊半岛最为重要,它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四分之三以上的土地为山地,仅有少量的土地较适宜耕作。在半岛东部和南部的爱琴海中分布着诸多岛屿,以南部的克里特岛面积最大,它在希腊早期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此外,小亚细亚沿岸地区、黑海附近地区以及意大利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也是古希腊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提到的希腊即包含上述地区。它们与文化发达的近东、埃及等地区在地理上较为接近。
希腊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目前发现的人类活动可追溯至公元前 40000 年。1公元前 6500 年前后,希腊地区产生了种植农业,而小的定居点也随之出现。约在公元前 3000 年,青铜冶炼技术从近东地区传入希腊地区(最先传入基克拉底群岛),使得希腊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巨大提高。在公元前 2000 年的克里特岛上出现了发达的米诺文明,以巨大的宫殿建筑为其标志;大约在公元前 1600 年,克里特文明逐渐为迈锡尼文明所取代,后者则在公元前 1200 年之后突然衰落,由此到公元前 750 年前后的希腊被称为「黑暗时代」。公元前 750 年至公元前 479 年则被称为「古风时代」。
对于「黑暗时代」、「古风时代」的希腊人是否具有蛮族观念,学术界存有争议;即使在认可古典时代之前希腊人已具有蛮族观念的学者中,对蛮族观念的产生时间也有不同看法,这一点在前文已经有所提及。我们认为,观念的形成难以一蹴而就,从各种材料看,希腊人蛮族观念的形成有深厚的根源,故本章从更久远的时代探寻希腊人的蛮族观念。
第一节 古典时代之前希腊的异族观念
从公元前 2000 年开始,希腊南部克里特岛产生了米诺文明,其中以克诺索斯尤为发达。该地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宫殿,表明已有发达的统治机构。公元前 1600 年前后,希腊半岛南部的迈锡尼文明迅猛发展,迈锡尼人占领了克里特岛并取代了米诺文明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而线形文字在这一时期(分为线形文字 A 和线形文字 B)得以使用,其中线形文字 B 经学者鉴定属于希腊文,说明这时期与后来的希腊文明存在联系。公元前 1200 年前后,迈锡尼文明突然衰落,希腊社会进入发展低谷,加之从公元前 1200 年前后到公元前 750 年前后的希腊历史缺乏文字记载,因此部分西方学者认为希腊文明在这一时期出现断裂,将其称为「黑暗时代」。2其实这段历史并非彻底黑暗,真正的衰落期大约只出现在公元前 1200 年前后到公元前 1000 年左右,3而且并非全范围的衰落,雅典等地区仍保持了其原有发展态势,4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发展。大约从公元前 900 年之后,希腊社会处于逐渐恢复之中。传统上,将公元前 750 年至公元前 479 年视为希腊的古风时代。这是希腊城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希腊人活动范围大为扩张的时期,希腊人通过殖民活动,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了小亚细亚和西西里等地。城邦兴起和殖民活动为希腊古典时代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希腊人认识其他地区的民族提供了可能。
由于古典时代之初的希波战争为古希腊蛮族观念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变化,故这里将此前的希腊历史做一整体性讨论。
一、古典时代之前的民族关系
任何历史时期希腊人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都未曾彻底中断。在古典时代之前,希腊人和特洛伊之间的大规模战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除此之外,还有两类较重要的活动,一是希腊人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技术往来;二是希腊人对外的殖民活动。
(一)经济技术交往
早在米诺文明时期,克里特岛已经与外部世界产生了经济、文化领域的联系,如从海外进口矿石和贵重金属等。而在迈锡尼时代,希腊地区与东方等地的联系同样紧密。20 世纪 80 年代,在土耳其西南部海域发现了一艘大约公元前 14 世纪的沉船,被称为「乌鲁布伦沉船」,船上发现了大量货物,除了青铜器时代的重要原材料:铜、锡等物之外,还包括象牙、宝石、玻璃、金银器等物,其风格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了迈锡尼风格的产品。而从船上出土物品判断,这艘船可能驶向爱琴地区,它说明当时爱琴地区和东方世界有着经济交往。
赫梯在这一时期希腊人的对外交往中同样发挥重要影响。它曾是近东强国,其势力扩展到地中海沿岸。赫梯对爱琴地区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将冶铁技术传入希腊。爱琴地区的基克拉底群岛出产适合制作石器的黑曜石,同时也有铜矿出产,但却缺乏冶炼青铜所需的锡,因此青铜的使用受到进口矿石的限制。而铁器较之于石制、青铜工具有显著优越性,但却需要较高的冶炼水平,掌握冶铁技术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希腊大陆并不缺乏铁矿,最初却缺乏冶铁技术。5在赫梯帝国崩溃后,冶铁技术通过塞浦路斯传入了希腊地区。6铁器的广泛使用对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对促进公元前 8 世纪之后的「结构性革命」也有重要影响。此后,即使在公元前 10 到前 9 世纪,希腊人与近东地区也有贸易往来,而在公元前 8 世纪以后,贸易规模也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而有所扩大。7
除了近东地区之外,与埃及的交往在爱琴时代的希腊人的对外关系中也占据重要地位。考古发现证明,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巴堆(Tell el-Dab’a)遗址发现的壁画与爱琴绘画的技术特征有类似之处,其中包括米诺文明特有的「公牛舞」。不过,从绘画风格上看,该遗址仍与米诺文明的笔法有所差异。有学者认为,当地的绘画可能并非来自克里特岛的艺术家,而是来自模仿克里特壁画的艺术家,8即便如此,也说明当时有艺术家穿梭于克里特岛与埃及之间,两地有一定的交往。商业活动是另一重要方面,此时希腊地区的底比斯墓葬中,发现有埃及风格的项链,可能是以克诺索斯作为中介从埃及进口的,9而在埃及多处新王国时期墓葬中,也发现了希腊风格的陶器,10这进一步证明了该时期埃及和希腊地区有贸易往来,虽然规模未必很大,但应较为稳定。直到古风时代,埃及在希腊人的对外贸易中仍有重要地位,交换的物资也非常丰富。在埃及向希腊出口的物资中,粮食、纸莎草与亚麻布较为重要。而希腊酿造的酒成为埃及重要的进口产品,橄榄油也是埃及人比较喜欢的一种希腊产品。11
腓尼基人同样是这时期希腊人交往的重要对象。他们活跃于地中海地区,以善于从事商业和航海活动而著称。在反映「黑暗时代」的《荷马史诗》中,已提到了腓尼基人将手工艺品贩卖到希腊的事。12同时,据考古发现,从公元前 9 世纪以后,希腊人与外界贸易的物品中有一些是腓尼基商人带来的。13活跃的贸易在改善希腊人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希腊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从爱琴时代到古风时代,希腊人与北非、近东等地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尽管黑暗时代此类交往有所减少,但始终未曾彻底断绝。其中,商业交往为希腊人特别是希腊贵族,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用品以及奢侈品,而文化交流则促进了希腊人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相互了解,这不仅使得希腊人更深入地认识外部世界,也为其自我认同以及异族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作了准备。
(二)殖民活动
除了商贸、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之外,古风时代的殖民活动同样在希腊人的对外交往中占据重要地位。从黑暗时代衰落中恢复的希腊各地,都逐渐建立起城邦制度,同时,各城邦的人口也在迅速增长,根据斯诺德格拉斯的统计,在公元前 780 年至公元前 720 年之间,阿提卡附近地区的人口维持了迅速增长。14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人口数量可能翻一番。人口的增长在提供了充足劳动力的同时,也对土地等资源构成了极大压力,一些城邦内部的矛盾急剧尖锐。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土地的需要,也出于对外贸易的考虑,不少城邦有组织地将本邦居民派往海外,建立新的城邦。殖民活动与一般的人口迁移之区别,主要在于其是有组织地建立新城邦的活动,在希腊语中,殖民产生的城邦被称为 Ἀποικία,意为「远离家乡的家乡」15,反映出殖民地与母邦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它们共享同样的祭祀、祖先、方言和制度」。新的城邦是母邦的复制。古风时代的殖民活动规模巨大,与亚历山大东征之后的人口迁徙并为希腊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人口移动。
按殖民方向的不同,古风时代的殖民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持续一个世纪,主要向西发展,这可能因为亚述帝国的崛起,使得希腊人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殖民地主要集中于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以及西地中海地区,如公元前 8 世纪,优俾亚人在西西里岛建立的纳克索斯被视为希腊人最早的殖民地,而斯巴达人也在意大利南部建立起了塔林顿。第二阶段则主要向东发展,特别是在爱琴海北部地区和黑海地区,希腊人建立起了卡尔西冬、拜占庭等一系列殖民地。这一阶段大约也持续了上百年。此外,在北非地区,也出现了殖民地。16大约到公元前 6 世纪之时,殖民活动逐渐停止,这可能与当时多数适合殖民的地区均被占领有关,到这一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地区都已经有希腊人活动的足迹。
殖民活动是希腊人对外关系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他们将势力扩张到新的空间,特别是在新的地域依据其传统建立了城邦,长期定居下来。而如何处理与当地土著居民的关系自然成为希腊人面临的重要问题,冲突与合作在双方关系中均不可少。